跳至主要內容

考研政治

原创Xenny约 7636 字大约 32 分钟考研考研政治

考研政治

  • 2024考研「考研政治」笔记&复习要点。

马原

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

  1. 马特征
    1. 科学、人民、实践、发展
  2. 马当代价值
    1. 认识工具、行动指南、科学真理
  3. 著作
    1. 工人圣经:《资本论》
    2. 百科全书:《反杜林论》
    3. 马思问世/最广:《共产党宣言》
    4. 历史唯物主义:《德意志意识形态》
    5. 唯心到唯物、前提/革命到共产转变:《德法年鉴》
    6. 唯物史观进步:《神圣家族》
    7. 天才文件: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》
    8. 自然科学/辩证:《自然辩证法》
    9. 政治经济:《政治经济学批判》
  4.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:共产主义者同盟

唯物论——物质观、意识观

  1. 物质和意识
    • 物质:客观实在
    • 意识起源:自然长期发展产物,社会历史发展产物,只有人有
    • 意识本质
      • 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
      • 内容上客观,形式上主观
      • 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
    • 物质决定意识,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(认识/改造世界)于物质
  2. 实践和认识
    1.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、动力、目的
    2. 实践是是检验认识性真理的唯一标准
    3. 感性到理想的认识,辩证统一
    4.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
    5. 认识的真理性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和发展
  3. 时间和空间
    1. 绝对运动、相对静止,相互渗透相互包含
    2. 整个时空无限,具体时空有限
    3. 物质基本存在形式,时间:持续/顺序/一维性,空间:广延/伸张/三维性。
    4. 运动客观绝对
    5. 运动具体相对
  4. 人工智能
    1. 人类智能的物化,没有意识,无法取代/超越人类
    2. 没有感情、信念、意志、社会属性
  5. 物质世界二重化
    1. 从自然分化出人类社会
      1. 自然界:自发产生
      2. 人类社会:人的意识/有目的的实践
      3. 相互作用,交叉重叠
    2. 客观世界分化出主观世界
    3. 前提:人类的出现,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

辩证法

  1. 唯物辩证法
    1. 观点/特征:联系和发展
    2. 联系
      1. 客观、普遍、多样条件
    3. 发展
      1. 旧事物灭亡、新事物产生
  2. 新事物
    1. 一定是好的
    2. 新的功能,否定消极的,添加合理的,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
    3. 事物发展是过程,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
  3. 对立统一
    1. 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,动力/源泉/核心/线索/要素
    2. 人认识/改造世界根本方法(但不是道路和方向
  4. 矛盾
    1. 同一性:依存/贯通,有条件的、相对的
    2. 斗争性:排斥/分离,无条件的、绝对的。
    3. 相互连结、相辅相成
    4. 性质
      1. 普遍性:存在于一切事物中
      2. 特殊性:不同事物/不同发展过程/阶段的矛盾各有特点
      3. 共性于个性辩证统一,共寓于个中
    5. 主要矛盾:主要/次要方面,次要矛盾。
    6. 解决:一方克服、同归于尽、协同运动、融合为新事物
  5. 质量互变
    1. 质:内在规定,度:界限。
    2. 量变一定引起质变,超过度。
    3. 量变:必要准备,质变:必然结果。相互渗透,阶段性的部分质变。
  6. 否定之否定
    1. 肯定因素:维持事物存在,否定因素:促使现存事物灭亡
    2. 辩证否定观
      1. 自我否定,内部矛盾运动结果
      2. 经过否定才能向新事物转变
      3. 否定式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
    3. 三阶段:肯定——否定——否定之否定。内容上:自我发展/完善,形式上:螺旋上升/波浪前进。

五大基本环节

  1. 必然和可能
  2. 内容与形式
    1. 内容易变、形式稳定。辩证统一
  3. 现象与本质
    1. 本质:根本性质
    2. 现象:外部联系,表面特征
    3. 都是客观的,表现与被表现
  4. 原因与结果
    1. 确定又不确定,辩证统一
  5. 必然与偶然
  6.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

认识论

  1. 实践
    1. 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物质活动
    2. 主体、客体、中介
    3. 主/客:实践关系(根本)、认识关系、价值/审美关系
    4. 机制特征
      1. 客观实在性
      2. 自觉能动性
      3. 社会历史性
    5. 基本类型:物质生产实践、社会政治实践、科学文化实践。额外虚拟实践
  2. 实践对认识
    1. 来源、动力、目的、唯一标准
  3. 辩证唯物能动反映论和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
    1. 旧唯物: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,离开辩证法考虑问题
  4. 认识的两次飞跃
    1. 一飞: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
    2. 二飞:认识到实践
  5.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
    1. 感性:初级/表象,直接性
    2. 理性:高级,概念/判断/推理,间接性,抽象性
    3. 辩证统一
    4. 理性因素:指导/解释/预见。非理性因素:主题的情感/意志

真理与价值

  1. 真理
    1. 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(有用/存在/感觉/多数人/绝对 不是真理
    2. 真理内容客观,形式主观
    3. 绝对性: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,发展的无限性
    4. 相对性:一定条件下本质/规律认识有限度、不完善。
    5. 确定的真理不能推翻,只能深化和扩展
    6. 一定条件下,真理不能被推翻,但条件变化,真理可能变成谬误。
    7. 真理是具体的、历史的。客观性、一元性
    8. 相对性绝对性辩证统一,绝对寓于相对中,相对走向绝对
  2. 真理与谬误
    1. 辩证统一,相互依存、相互转化(不代表没有界限)
    2. 一定范围绝对,超出范围相互转化
  3. 确定性、不确定性
    1. 确定性: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真理本性和实践特点所决定
    2. 不确定性:收到历史条件限制。检验是过程不是一次完成
  4. 价值
    1. 主客之间的意义
    2. 主体性、客观性、多维性、社会历史性
  5. 价值评价
    1. 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
    2. 与主体直接相关
    3. 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
    4. 价值评价有科学非科学之别
  6. 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
    1. 制约人实践活动
    2. 辩证统一
    3. 真理是价值前提
  7. 改造世界
    1. 认识世界目的改造世界:基本活动,目的解释世界、理论指导
    2. 根本目标:认识必然,争取自由
  8. 必然到自由
    1. 必然性即规律性,不依赖人意识的自然固有规律
    2. 自由:对必然认识和客观世界的改造,有条件的
    3. 必然到自由:贯穿人类存在发展始终,存在发展的永恒动力
  9. 守正和创新:坚持实事求是、解放思想

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

  1. 社会历史观
    1. 基本问题: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
    2. 社会存在:生产方式(绝定因素)、地理环节、人口环节
    3. 社会意识:存在的反映,社会心理/意识(个体意识/群体意识)
    4. 意识形态:反映社会经济/阶级关系的社会意识,政治/法律/道德/艺术/哲学。有阶级概念(上层建筑)
    5.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统一,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
  2. 社会意识
    1. 相对独立性
    2. 意识和发展不完全同步/不平衡
    3. 内部各形式相互影响各自历史继承性
    4. 意识对存在能动的反作用
  3. 物质生产方式
    1. 社会历史发展决定力量,生产力(最终)和生产关系的统一
    2. 生产力:客观现实性/社会历史性
      1. 基本要素:劳动资料(重要)、劳动对象(前提)、劳动者(活跃)
  4. 生产关系
    1.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
    2. 社会关系最基本的关系
    3. 生产关系中: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(最基本)
    4. 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经济基础
  5.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
    1.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,B反作用于A
    2. 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
  6. 经济基础: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
  7. 上层建筑
    1. 观念上层建筑:政治/法律/道德/艺术/宗教
    2. 政治上层建筑:国家政治/立法司法/性质机构/军队法院等
    3. 政上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,居主导地位,核心是国家政权。
    4.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:辩证,决定/反作用
  8. 交往
    1. 物质交往(基础和根源)
    2. 精神交往
    3. 好就完事了
  9.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
  10.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
  11. 人民群众
    1. 历史发展/社会变革起决定性作用,历史主体,物质/精神/历史创造者
    2. 创造历史活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
    3. 普通个人(参与者)和历史人物(有正/反):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
    4. 杰出人物(推动历史起杰出正面作用的人)
  12. 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
    1. 思想指引、精神动力、凝聚力(不是根本动力:矛盾)
  13. 习评价历史任务
    1. 无产阶级领导不同于其他,他们是最革命、最先进的阶级
  14. 群众、阶级、政党、领袖关系
    1. 两个确立、两个维护

毛中特

  • 导论 马克思中国化 (23已考)
  • 毛思想、历史地位
  •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(1919 - 1949)
  •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(1949 - 1956)
  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理论成果
  • 中特社形成发展
  • 邓理论

专题一、马中化与毛思想

时间点

  • 35年遵义会议,确立了毛领导。解决了军事组织问题,未解决思想。
  • 38年《论新阶段》/中共六届六中全会,毛提出“马中化”。
  • 45年,中共七大,刘少奇将毛入党章。
    • 一党二纲三合作四权五批六性七入八主矛
    • 二提出三阶段四成熟五入党
  • 马中化飞跃:
    • 毛 -> 中特社 -> 习新中社
  • 中国为什么能/好?
    • 马行、中国化马行
    • 我党坚定信仰、根本所在

毛思

过程

  1.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
    • 农包城、武夺政。标志毛思形成
  2. 遵义会议
    • 走向成熟(新民主主义理论系统阐明)
  3. 解放战争、新中国成立后
    • 继续发展

灵魂

  1. 实事求是
    • 1941年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,解释实事求是科学含义。
    • 党的七大,全党确立
    • 一切从实际出发、理论联系实际、实事求是、坚持在实践中检验/发展真理
    • 根本大法穿心入魂
  2. 群众路线
    • 一切为了/依靠/来自/去到群众,其他政派绝不采取。
    • 路线活力传家宝
  3. 独立自主
    • 立足自身、积极争取外援

科学评价

  • 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,科学的、实事求是的评价
  • 毛是伟大马主义者/无产阶级革命/战略/理论家

专题二、毛两大革命理论

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——1956

  1. 社会发展/进步羁绊:封建主义
  2. 近代社会: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,主要矛盾: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。帝国与民族是最主要的矛盾。
  3. 1939年,毛在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》第一次提出“新民主主义革命”,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。
  4. 1948年,毛在《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》完整总结概括总路线。无产阶级领导、人民大众、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。
  5. 首要问题:分清敌友。基本问题:农民问题。核心问题:无产阶级领导权。
  6. 动力:无产/农民/城市小资产/民族资产阶级
  7. 实质:中共领导下的农民革命
  8. 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(新:无产阶级领导)
  9. 无产阶级(也称工人阶级)是最基本的动力最早新社会阶级,社会生产力代表,最进步的阶级,革命领导阶级。
  10.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,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
  11. 只能由无产阶级领导原因
    • 帝主义不允许民族资产阶级独立(不让)
    • 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(懦弱)
    • 无产阶级强大、革命彻底(牛犇)
  12. 实现领导权两个条件
    • 斗争并胜利
    • 给与物质福利、政治教育
    • 关键:工农联盟,统一战线
    • 基本策略:独立自主、联合斗争
    • 坚强支柱:革命武装
    • 根本保证:党的建设
  13. 新民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
  14. 比旧民革命特点
    • 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一部分
    • 领导力量是中共
    • 指导思想是马列
    • 前途是社不是资
  15. 与社会主义革命联系/区别:
    • 联系:必要准备、必然趋势
    • 区别:新民仍属资产主义革命范畴、建立无产和其他联合专政。社主义是消灭资本剥削/改造小私有,建立无产专权。
  16. 党内错误观点
    • 王明左倾:教条主义、一次革命论、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界限
    • 陈独秀右倾:二次革命论、割裂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联系,走孙旧民革命老路。
  17. 三大经济纲领
    • 主要内容:没收封建地主土地
    • 双重性质:没收官僚资产资本, 新民革命(反买办)/社主革命(反大资)
    • 特色:保护民族工商业
  18. 政治纲领
    • 国体 ——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
    • 政体 —— 民主集中制的人代大会
  19. 文化纲领
    • 反帝反封建,民族科学、大众文化
  20. 新民主义文化
    • 民族的,反帝压迫、主张中华民族尊严独立、具有民族特色中国气派。
    • 科学的,反封建,实事求是、客观真理
    • 大众的:为人民服务
  21. 道路:农包城、武夺政。
  22. 28年,工农武装割据:土地革命、武装斗争、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
  23. 30年:《星火,燎原》以乡村中心、农村建立红色政权
  24. 38年:确立任务,解决全国胜利问题。
  25. 必要条件:
    • 国情决定
    • 农民是主力军
    • 农村是敌人薄弱处
  26. 可能性:国情、群众、革命、红军、党
  27. 内容:土地革命、武装斗争、农村革命根据地
  28. 39年:新民革命法宝:统一战线、武装斗争、党的建设
  29. 毛指出“两头小中间大”的社会
    • 两头大:无产/地主只占少数
    • 中间大:农民/城市小资占多数
  30. 统一战线的必要性:国情、长期/残酷,发展不平衡
  31. 统一战线可能性:民族压迫、矛盾交织
  32. 两个联盟:工农(主要),工人与民资联盟。
  33. 革命特点
    •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,根本原则
    • 为人民服务,唯一宗旨
  34. 党的建设:思想建设、组织建设、作风建设
  35. 党的作风建设
    • 结合实践
    • 联系人民
    • 自我批评
  36. 基本特点/基本武器:统一战线、武装斗争

社会主义革命 1949——1956

  1. 中国成立标志新民革命结束和社主义革命开始
  2. 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,不是独立社会形态
  3. 五种经济成分
    1.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,主导地位。
    2. 本社会主义合作社经济,过渡成分
    3. 个体经济
    4.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
    5.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,过渡成分
  4. 新民社会主要矛盾(53-56):土改完成,工人和资本矛盾转为国内主要矛盾
  5. 一化三改:社会主义工业化,对个体农业/手工业/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。

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949——1956

  1. 农业改造:互助合作,自愿互利、稳步前进、消灭剥削
    • 发展互助组:萌芽
    •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,半社会主义
    •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,社会主义
  2. 手工业改造:积极领导、稳步前进
    • 三阶段(组社社)
  3. 农业/手工业都是个体经济(私有)到集体经济(集体所有)
  4. 资本主义工商化改造:
    • 和平赎买(有偿但不巨额)
    • 利用、限制、改造方针
    • 两面性:剥削工人取得利润、愿意接收社会主义改造
  5. 低级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
    1. 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
      • 委托加工、订货、包销、代销,不是统一销售
    2.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
      • 公私合营
    3.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
      • 公私合营
  6. 初级利润分配:国家税、企业公积金、工人福利、资方红利。高级:定股定息
  7. 历史经验
    • 工业化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
    • 积极引导、逐步过渡
    • 和平方法
  8. 改造标志阶级剥削结束,向社会主义转变,进入社主义初级阶段。最深刻伟大社会变革

社建设初步探索 1956——1978

  1. 以苏为鉴、独立自主
  2. 处理矛盾
    1. 政治内部矛盾:团结——批评——团结
    2. 利益内部矛盾:统筹兼顾、适当安排
    3. 文化矛盾: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
    4. 党派矛盾:长期共存、互相监督
    5. 人民政府矛盾:民主集中制原则
  3. 意义
    • 巩固发展制度
    • 宝贵经验/理论准备/物质基础
    • 丰富理论实践

中特社开篇(邓理论)1978——

大纲

  1. 条件
    1. 和平与发展——时代主题
    2. 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(正两方面)——历史根据
    3. 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实践——现实依据
  2. 过程: 78-81-82-87-92-97
  3. 首要基本理论+主要内容:改革开放理论、市场经济理论

邓小平理论

  1. 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,重新确立实事求是路线,否定“以阶级斗争为纲”,工作重点转移到社现代化建设。
  2. 82年十二大,提出“建设中特社”(建中特)
  3. 87年十三大,系统论述我国社初级阶段理论。(论阶段)
  4. 92年十四大,概括中特社理论主要内容。(到成熟)
  5. 92年南方谈话,回答了各种问题。总结:解放/发展生产力(根本),消灭剥削,共同富裕(目标)。
  6. 97年十五大,入党章。
  7. 理论问题:“什么是社会主义,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”
  8. 灵魂: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
  9. 性质: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发展
  10. 改革标准:
    • 是否发展社会生产力
    • 是否增强综合国力
    • 是否提高生活水平
  11. 十四大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
  12. 计划/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标志,而是经济手段
  13. 中特社开篇之作,马列毛继承发展,改开现建科学指南。

新思想

中特社新时代

  1. 十八大:全方位、多层次、立体化外交布局
  2. 十九大:主要矛盾改变: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。历史判断/国情/国际地位没变
  3. 新时代科学内涵(进行时,还未完成)
  4. 十个明确
    1. 本质特征/最大优势/最高:党的领导
    2. 总任务: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
  5. 强军目标:听党指挥,能打胜仗,作风优良
  6. 从严治党
    1. 首要/根本:政治建设
    2. 基础:思想建设
    3. 贯穿始终:制度建设
  7. 十四个坚持
    1. 坚持党领导:政治、大局、核心、看齐
    2. 坚持人民做主:党领导、人作主、依法治国
    3. 坚持依法治国:法治、保障
    4. 坚持社会核心价值:文化自信(根本/基本/持久力量)
    5. 坚持改善民生:根本目的,出发点、落脚点、结合点
    6. 坚持国家安全:宗旨是人,根本是政治
  8. 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
    1. 十个明确:思想指导
    2. 十四个坚持:行动纲领
  9. 习新时代世界观、方法论(6个)
    1. 坚持人民至上
    2. 坚持自信自立
    3. 坚持守正创新
    4. 坚持问题导向
    5. 坚持系统观念
    6. 坚持胸怀天下
    7. 人信正导观天下
  10. 中国梦
    1. 国家富强(基础)、民族振兴(出发点)、人民信服(必然)
    2. 特点:国家/民族/个人作为命运共同体
  11. 两步走:2035:中等发达国家,2050: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
  12. 五大发展理念
    1. 创新:第一动力/关键因素
    2. 协调:内在要求,手段/目标/标志
    3. 绿色:和谐共生,文明发展
    4. 开放:必由之路
    5. 共享:本质要求,全民/全面/共建/渐进,公平正义
  13. 新发展格局
    1. 国内大循环:基本盘、重点、主导作用
    2. 国内国际双循环
    3. 战略基点:扩大内需
  14. 现代化特色
    1. 人口规模大(显著特征)
    2. 全民富裕(本质特征)
    3. 物质/精神协调
    4. 人/自然和谐共生(鲜明特点):生鲜
    5. 和平发展
  15. 中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
    1. 根植优秀文化
    2. 体现科学社会
    3. 吸收一切优秀文明成果

五位一体总布局 经济建设

  1. 现代化强国四个必须
    1. 自立自强:必有之路
    2. 新发展格局:战略基点
    3. 农业强国:根基,必然要求
    4. 人民幸福:最终目的
  2. 现代化经济科学内涵
    1. 产业体系:实体经济(着力点),本、源泉、基础、支柱(不是战略支撑/方向
    2. 市场经济、有效、有活力、有度
  3. 基础性/战略性支撑:教育/科技/人才
  4.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
    1. 农村仍是艰巨繁重任务,广泛深厚基础
    2. 农村优先发展:方针
    3.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
    4.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:三权(所有权、承包权、经营权)分置
  5. 乡村振兴战略
    1. 总目标:农业农村现代化,总方针:农村优先发展
    2. 总要求: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
    3. 制度保障: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/政策
  6. 经济体制改革
    1. 完善产权制度、要素市场化配置
    2.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(不是全部)
    3. 政府保持宏观调控
    4. 非公有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
    5. 公和非公,坚持:权力平等、机会平等、规则平等
  7. 民营经济:重要力量、重要主体、重要力量

总布局——政治

  1. 本质和核心:人民当家作主,本质要求
  2. 中特色政治发展道路:党的领导(根本)、人民当家做主(本质)、依法治国(基本方式)
  3. 根本政治制度:人民代表大会制度(间接民主,人民不直接参与国事管理)
  4. 全过程人民民主
    1. 伟大创造、重大成果
    2.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:出发点、落脚点
    3. 全过程人民民主统一
    4. 连续性、整体性、协同性、广泛性和连续性
    5. 最广泛/最真实/最管用的民主
  5. 基本政治制度
    1.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
      1. 重要渠道、协商机构(不过国家机关、是爱国统一战线)
      2. 职能:政治协商、民主监督、参政议政
      3. 主题:团结、民主
      4. 长期共存、互相监督、肝胆相照、荣辱与共
    2. 民族区域自治
      1. 统一/自治相结合、民族/区域相结合
    3. 基层群众自治(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
      1. 自我教育/管理/服务/监督
      2. 村委会、居委会、职工代表会
  6. 基层民主:最直接、最直观、重要渠道、有效途径、广泛实践
  7. 协商民主
    1. 中特民主政治独特优势(不是党的领导
    2. 有事好商量、众人事众人商量
  8. 爱国统一战线
    1. 本质:大团结大联合
    2. 工作对象:党外人士,重点是其中的代表
    3. 关键:求同存异
    4. 特征/核心:党的领导
    5. 主线: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
  9. 党的宗教工作
    1. 宗教信仰自由
    2.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
    3.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
    4. 根本方向/工作重点: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

五位一体——文化、社会、生态

  1. 意识形态:坚持马克思主义
    1. 根本制度
    2. 舆论工作:坚持正确政治方向
    3. 主阵地/战场:互联网
  2. 核心价值观
    1. 思想道德基础
    2. 核心价值体系:马思想(灵魂)、中特理想(主题)、民族精神、荣辱观(基础)
    3. 创造精神、奋斗精神、团结精神、梦想精神
  3. 四个自信
    1. 文化自信:最基础/广泛/深厚/关键
  4. 文化强国
    1. 国民、产业、有实力
    2. 根/魂:中华优秀传统文化
  5. 文化事业/文化产业
    1. 保障人民文化权利基本途径
    2.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:出发点,落脚点
    3. 以社会效益放在首位
    4. 包含意识形态(本质)、市场属性
  6. 社会建设
    1. 目的:保证改善民生
  7. 社会保障体系:共建共治共享
  8. 社会治理
    1. 社会治理体制,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民生协商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、法治保障、科技支撑
    2. 社区:最后一公里,治理基本的单元
  9. 生态文明
    1. 绿色发展、循环发展、低碳发展
  10. 习生态文明思想
    1. 两山论 -> 生态促进经济
  11. 2030年碳达峰、2060年碳中和。重要参与者/贡献者/引领者
  12. 绿色发展: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
  13. 治本之策:绿色低碳

其他理论——四个全面、战略布局

  1. 四个全面
    1.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:引领地位、战略目标
    2. 深化改革、依法治国、从严治党
  2. 现代化特色
    1. 人口规模大(显著特征)
    2. 全民富裕(本质特征)
    3. 物质/精神协调
    4. 人/自然和谐共生(鲜明特点):生鲜
    5. 和平发展
  3. 重大原则
    1. 党领导:鲜明/突出/最高
    2. 党和人民具有斗争精神走改革开放道路
  4. 改革开放
    1.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
    2.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
    3. 完善中特社制度/国家治理体系
    4. 最大优势:制度优势
  5. 一带一路
    1. 重点:引进来和走出去(并列重要)
    2. 原则:共商共建共享
    3. 开放型经济:反对保护主义
    4. 平繁开创文明之路
  6. 走中特社法治道路
    1. 党的领导:根本保障,党立法/执法/司法/守法
    2. 人民为主体
    3. 人人平等、依法治国/以德治国
    4. 从实际出发、
  7. 全面依法治国
    1. 科学立法、严格执法、公正司法、全民守法
  8. 党建要求
    1. 主线:先进
    2. 统领:政治
    3. 根基:坚定理想
    4. 着力点:积极、主动、创造
    5. 根本方针:党要管党、从严治党
  9. 党建目标:前列/人民用户/自我革命/xxx的马克思执政党
  10. 人类命运共同体
    1. 和平、安全、繁荣、包容、美丽(同胞美丽平安)
  11. 一国两制
    1. 一国:基础,两制:派生
    2. 高度自治,中央授予,不存在剩余权力/固有权力
  12. 台湾问题
    1. 和平发展:九二共识
    2. 和平统一、一国两制
  13. 国家安全
    1. 宗旨:人民
    2. 根本:政治安全
    3. 准则:国家利益
    4. 基础:经济安全
  14. 党历史使命
    1. 伟大斗争/工程(决定性)/事业/梦想